Search


  • Share this:
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LH7rOvXFhk

面對食安問題連環爆,農業成了最後一道防線,但台灣農業人力的老化,也是必須正視的隱憂,而年輕人是不是願意返鄉投入農業?投入之後又會面對哪些問題?請看財經火線的專題報導。

農民李阿陽:「我四點就起來拔,這個是小乾電池放在這邊,好好玩,好亮啊,在那邊(筊白筍田)就可以看到,99元而已,99元。」

他是阿陽伯,在三芝種了40多年的筊白筍,每到採收季節,就得雙腳踩在泥巴田裡,穿梭在比他高的草叢中,這一聲清脆的聲音,聽在阿陽伯的耳中,是無比的成就。

農民李阿陽:「跟這些土壤從小在一起有感情,不做會不習慣,三個農民加起來200歲,種筊白筍就是這樣。」

像阿陽伯這樣年紀,還在從事農作,是台灣農業現在普遍的情況,台灣現在約有54萬農民,不但人數逐年下降,平均年齡也高達61歲,人力老化的現象非常明顯。

農委會輔導處處長張致盛:「農業人口老化,或是勞動力的缺乏,是世界潮流,國內自然也不能避免,事實上,要讓年輕人投入農業,他必須覺得農業有前景。」

中國生產力中心農業創新組長楊超惟:「我們是很鼓勵其他產業的人,可以進來扮演不同角色,比如在加工和行銷的力量,比較強。」

國立大學畢業的李室蒝,不顧家人反對返鄉務農,在家鄉和幾位六七年級,理念相同的青年,種植無毒殘留的蔬菜和水果。

青年農民李室蒝:「跟上班來比的話,我會覺得務農收入會比較好,比上班好很多,你要付出的努力,相對比較多一點。」

中國生產力中心農業創新組長楊超惟:「他們(青農)比較會去計算數字,產期調節,或者是做有機的穩定生產,透過行銷模式去調整,還是可以拿到比傳統收入高。」

除了鼓勵年輕人返鄉務農,對於缺工問題,政府也提出引進外勞,來補足人力缺口。

農民李阿陽:「是多角化經營綜合農場,有辦法請外勞,一般單獨農作物,產期只有一段小時間,(請外勞)划不來。」

農委會輔導處處長張致盛:「對長年性的缺工,除了國內徵才以外,整個產業勞動力去做評估,必要的時候,針對國外勞工的引進,再去做很好的思考。」

面對台灣農業人力老化,年輕人積極加入才有機會轉變,這一股創新活力,也正是台灣農業,再起飛的新希望。(民視新聞綜合報導)


Tags:

About author
國際間發生的財經大事和你有什麼關係?如何掌握最新重要訊息?產業的變動迅速,又該如何在初升段佈局?在產業的變動中,投資的思維該如何轉換?選股的邏輯又是如何?投資理財更要理生活,如何實現美好人生?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~~
從編輯財經書到雜誌、再到電視專題及節目,我從一個連股票是什麼都不懂的理財白癡,一路了解基本面、產業動態到國際趨勢,可以陪你一起從台灣看世界,從世界關心台灣,發現投資新機會
View all posts